清和_33(第1/2 頁)
</dt>
縱然得到寬慰,孟廣孝仍是後悔,當初若是狠下心,讓那小畜生一同……
“爹,事已至此,後悔也無用。”孟清海直起身,“此事也給了兒子一個教訓,做事瞻前顧後必會累及自身。當初爹沒狠下心對十二郎和六堂嬸下手,如今再想不過是徒增煩惱。”
“大郎,這事你知道?”
“爹,十二郎得活著,好好的活著。”孟清海笑得溫和,“若是一心要讓十二郎死無葬身之地,也並非沒有辦法,可還不到魚死網破之時。爹孃只需相信兒子,兒子必有金榜題名那一日。我與十二郎,也總有見面的那一天。”
“大郎……”
眼前的孟清海,讓孟廣孝和孟劉氏感到陌生,陌生得讓他們害怕。
洪武三十一年十月下旬,宛平縣保舉賢才的名單終於擬定,呈送北平布政使司。
布政使不敢耽擱,即刻派出快馬將名單送往南京。一同送出的,還有韃子犯邊,被邊軍擊退的訊息。
此時的開平衛,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韃子和邊軍的屍骨都已經收斂,死去的戰馬進了邊軍的肚子,繳獲的馬匹和兵器,一一清點之後按照戰功分發下去。
無論是韃子還是倭寇,明軍戰功都以首級論。繳獲呈送一部分,其餘都由邊軍和衛軍內部消化。
孟清和的傷勢比想象中的嚴重,回家的當日就發起了高熱,整整昏迷兩天,自然沒法遵令去千戶所報道。
好在沈副千戶寬宏大量,不只沒有追究,還派來醫戶,分下草藥。跟著孟清和從戰場中活下來的十幾個兄弟也藉此得了實惠。
等到能下地走動,孟清和立刻拿上腰牌,親自前往千戶所拜見沈副千戶,沒想卻撲了個空。
原來,鄭千戶傷重,千戶所諸事全由沈副千戶主持。沈瑄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
“韃子叩邊耽擱了收糧,副千戶同三名百戶去了城外,督促收糧。”
邊軍除了操刀子打仗,還要扛鋤頭屯田,韃子走了,也到了收糧的時候。
謝過書吏,孟清和轉身離開。他臥床的這些時日,旗中的事情都由丁小旗和劉小旗代管,如今能起身了,就不能繼續偷懶下去了。
他這麼急著來見沈瑄,並非只為例行公事。更要緊的,沈副千戶之前承諾的兩張支票該兌現了吧?就算試百戶一事還要斟酌,拼死守住墩臺,殺了那麼多的韃子,賞賜總要給些吧?
銅錢沒有,糧食鹽巴也沒問題,再給些胡椒香料就更好了。哪怕只給點寶鈔,也行!
這些都沒有,衛所新勾補來的壯丁和戰死軍戶家中的餘丁,意思意思給幾個人總成吧?否則他頂著個總旗的名頭,管著小旗的隊伍,說出去不好聽,見著也不好看啊。
孟清和一邊想著,一邊走出千戶所。
走出大門不遠,迎面遇上幾個生面孔,見著孟清和,遠遠的就開口說道:“前邊可是沈遊擊麾下孟總旗?”
開口的人著一身藍色團領衫,戴烏紗帽,腰繫烏角帶,面白無鬚,聲音略顯尖細。
孟清和站定腳步,腦子裡瞬間閃過兩個大字:宦官。
高陽郡王一
在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國祚中,宦官群體與文官集團,堪稱不世出的兩朵奇葩。
秉持著不成功便成仁,不修仙便入魔的最高行為準則,但凡是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明朝宦官,要麼是如七下西洋的鄭和一般名垂青史,要麼就是如立皇帝劉瑾,九千歲魏忠賢之流遺臭萬年。
那些行中庸之道的宦官,就像是沒有鬥爭激情的文官一樣,不管其品行如何,為社會做出了何種貢獻,其結果只能是泯然眾人,在歷史中濺不起一點浪花。
看著眼前這位,孟清和稍顯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