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360(第1/2 頁)
</dt>
一百七十名死者,一百七十具木棺。
船隊中沒有陰陽生,同行的兩名文吏做了祭文。
臉上仍帶著血跡的明軍架起篝火,堆起柴薪,濃煙很快升起。
船隊負有使命,航程仍遠,不能帶著死者同行。
看著一具具棺木在火中化為灰燼,焚燒祭文的兩名文吏解散發髻,嘶啞著聲音,高呼:“魂兮,歸鄉!”
泣血般的聲音,伴著海風,隨著雲朵,帶著兒郎們的英魂,返回故鄉。
岸上的火光久久不熄,再沒有蠻人來犯,船隊也沒有,鄭和召集同行的文官和軍官,商議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遭遇了這場突然襲擊,船隊死傷了上百人,事情不可能輕易揭過去,無論如何,總要有個說法。
有軍官表示,既然已經動了刀子,不如繼續殺下去。用對付韃子和倭寇的辦法招呼這些蠻人,未嘗不可。
其他人有反對,也有應和,不至於爭吵,意見卻很難統一。
鄭和沒有馬上做出決定,沉吟許久,道:“我等身負皇命,遍訪西洋諸國,傳達天子之意。此事因島民而起,被我等所殺,自是應當。然再造殺戮,流傳開來,難免引起他國恐懼。”
“依鄭公公的意思,莫非就這麼算了?”
“不然。”鄭和搖頭,道,“此地名為爪哇,島上分有數國。咱家的意思,可另遣人登島探察實情,待明瞭白日之事是何因由,再做計較。”
“公公勿怪下官多言,”奉命護衛寶船的金吾衛千戶林子宜出言道,“若登岸之人再遇今日之事,該當如何?”
“無礙。”鄭和冷笑一聲,“將蠻人的屍體堆到一處,不做掩埋,血跡也不必清理,再兇蠻之人,也該知曉利害輕重。”
林千戶不再多說,丁千戶扶著受傷的左臂,想起孟清和交代尋訪島上華人之事,靈機一動,道:“下官曾聽聞,西洋諸島上多有先宋及元時遺民。”
此言一出,鄭和和王景弘同時心頭一動,互看一眼,不必丁千戶多言,也能猜到他話中未盡的含義。
同為中原之人,自然比島民可信。
探查情況不論,能尋訪到先朝遺民,大小也是件功勞。
況且……鄭和微微眯眼,天子明令船隊尋訪海外無主之地,既有中原之人在此,事情或大有可為。
雖說肩負友好使命,不願引起其他番邦誤會,然今日之事必須找出主使者,討個說法。
鄭和怎麼想,其他人並不十分清楚。
但受到某隻蝴蝶翅膀的影響,自此時起,歷史已悄然發生了改變。
本來 “以和為貴,友誼程辦事,安排占城的使臣住進會同館,一切待遇比照之前的使臣團隊,不差分豪。
告狀的和報喜的占城人在會同館匯合,滿眼激動的淚水,住在隔壁的安南人頓時壓力倍增。
得知大明的船隊停靠占城,船隊正使同占城王闍耶僧伽跋摩五世進行了友好會談,還同當地人進行了瓷器和絲綢貿易,卻沒給安南丁點好處,甚至沒有見安南國王和大臣一面,安南使臣連連苦笑。
還有什麼可說的,事情明擺著,大明是在敲打安南。
如果識趣,事情尚可以緩和。若再不識趣,就不是漠視冷待,而是軍隊上門了。
“阮相,這該如何是好?”
聽到其他使臣的詢問,阮景真只是搖頭,一臉的愁容。
大明天子不露面,也不見他們,也傳遞不出訊息,哪怕有再多辦法,都是空談。
唯一的希望,就是胡氏國王立馬開竅,放低姿態,按照大明天子的要求做。歸還搶佔的土地和劫掠的人口,再負荊請罪,主動迎陳氏回國。
產生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