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節(第3/6 頁)
三層漢白玉臺階下,文武百官漸次匍地,聲如洪鐘:“吾皇大業千秋,臣等恭祝太子千歲千千歲,太子妃娘娘福壽綿延——”
鐘鼓磬樂,彩帆揚展,四海昇平,吉祥止止。楚鄒攜陸梨入得金鑾大殿內,對皇帝行三叩九拜之大禮。楚昂頭戴平天冠,身穿十二章紋飾玄袍,高高階坐在龍椅之上,命“平身”。
楚鄒與陸梨叩謝恩典:“謝父皇。”
抬頭看,那金鑾寶座上,皇帝的臉龐清削而沉寂。楚鄒微抿著薄唇,斂回視線。父子二個依舊無話。
這次的太子大婚,國庫動用了三百餘萬兩,又冊李嬤嬤為從一品郡夫人的命婦身份,使得陸梨乃以正國正邦之女出嫁,而非是外藩名義。雖則皇帝並未對楚鄒開口言及什麼,但所行所舉,亦沉默地表露了對這個兒子昔年所做的愧責。這或是一種彌補,只是已似乎彌補不了什麼。
夫妻二個出得大殿,四個小寶已經迫不及待地顛過來了。“父王抱抱”、“娘抱抱”,嘟著粉嫩的小臉蛋,搖晃著袍擺和裙襬,楚鄒抱起忻兒與蓁兒,眼睛往恢弘的奉天門下看。看到後方空曠的場院當中,依稀站一道少年條長的身影,玄衣在陽光下暈著模糊的淡光,他的眼目執著堅定,似乎內裡有欣慰,亦有一絲戀眷和愧然。
楚鄒便凝著他看。
陸梨正兜著小弟弟,察覺後亦跟著望過去。
是小九兒……他似乎感知到了她的呼喚,清俊的臉上微一暖和,又平靜地淡去了。
宮牆根下沒有故事,只記得竹籤兒捲起的麥芽糖,小爐灶上烤起的鹹魚幹,還有鹹安宮後院的歡笑——
楚鄎走了,也許正如他的名字一樣,鄎,原意同“惜”,卻道“息”也。來時母后去,襁褓嬰孩中哀哀置身算計,或許本不該生。他用他的離去,喚醒了皇帝自皇后離去後的孤寂,亦換來了這後宮黃瓦紅牆下煥然一新的安寧。
五月太子大婚畢,月底燒燬的東宮復建完成,楚鄒與陸梨搬回寧壽宮,皇帝賜太子三子、四子“憬”、“忱”為名。憬也,醒悟也;忱也,真誠也。是年七月,東宮四子女正式載入楚氏皇族宗譜。這年為天欽十八年。
『壹壹叄』花開花落去不歸
五月一至, 便進入綠柳成蔭的初夏了。陸梨某天和楚鄒帶著孩子們一起去了趟破院子, 八年過去,院當中的梨樹已經長成大樹,四月花落後便開始掛果,孩子們站在樹影子底下, 陽光打著小臉蛋忽明忽暗。陸梨在從前陸安海給自己唱戲的臺階下,澆了幾杯女兒紅,告慰冤死的陸爸爸,小麟子終於給他報了仇。
在她的大婚慶典上,三王爺楚鄴也回來了。算算離他當年出京, 時間竟已經過去三年多, 楚鄴也和三年前多有不同,一樣是眉長眼長高鼻薄唇的清俊爾雅, 周身氣宇卻在沙場上歷練出不少英氣。
奉天殿露臺上無聲地望著成親的陸梨,姣姣若桃李,絕一代之芳華, 越發的動人與端莊。那終究是他心中一張夠不著的最美畫卷, 長眸中略微悵然,但頃刻又對陸梨彎眉笑了笑, 帶著心底最真誠的祝福。
六歲的楚恪已經很久沒見過父王了, 當年老三走的時候楚恪才兩歲多,這年都已經像個大小子。初看見楚鄴一身戎裝的時候,愣怔怔地抿嘴站著,竟有些不敢過來。天曉得當年孃親剛逝世, 每天在宮裡晃盪著有多麼想念父王,還好有陸梨和弟弟陪伴。
站在延禧門下,只是盯著楚鄴看。
楚鄴當年本亦是想把兒子帶在身邊的,那段短暫的婚姻留給他的除了是照顧還是照顧,他最心疼的是兒子。但那時候楚恪還太小,德妃沒讓帶。
楚鄴蠕了蠕嘴,看著兒子輕喚一聲:“小恪兒,我兒。”
楚恪眼睛就一酸,丟下手上的木劍撲了過去:“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