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西漢是公元前206年還是202年 > 第81章 叛亂餘波

第81章 叛亂餘波(第3/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立生一生重生大唐之逆襲風雲三國之龍逆天下最毒七皇子,開局迎娶女殺神我只想當廢物王爺,你偏來惹我?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一穿就成絕世高手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熟讀歷史知識玩轉古代世界功高震主,女帝逼我叛國投敵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原始大陸漂流記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速戰三國之劉備烈火南明二十年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國運:華夏養士五千載史上最慘三國開局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頭鷹掠九天

王相互串聯。

同時,漢景帝又採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在此後數年中,相繼分封自己的兒子為王,並對原有的諸侯王予以改封,用與自己血緣關係較近的諸皇子,將血緣關係較遠的諸侯王隔絕開來,使得諸侯之間、諸侯與各郡之間相互牽制。

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對淮南三王的處理。當初,吳王劉濞起兵謀反時,曾派使者前往淮南地區,策反淮南三王,淮南王劉安曾打算起兵響應,但衡山王劉勃和廬江王劉賜卻堅決不肯出兵,對朝廷算得上是忠心耿耿了。

然而,當衡山王劉勃於漢景帝四年(前153年)入京朝見時,漢景帝為了防止淮南三王相互勾結,仍以“南方卑溼”為由,改封衡山王劉勃為濟北王。濟北國不僅要比衡山國小,而且遠在齊地,與兄長淮南王之間相隔了數個諸侯國。

就在劉勃被改封為濟北王后不久,漢景帝又以同樣的理由,改封廬江王劉賜為衡山王,廬江國則被廢為了廬江郡,以廬江郡將衡山國和江都國(原吳國)隔絕開來。

漢景帝此舉,看似是在關心衡山王劉勃和廬江王劉賜的身體,對他們沒有參與叛亂的褒獎,但實際上卻是對淮南三王予以拆分,削弱淮南地區諸侯王的勢力,畢竟他們兄弟三人的血緣關係太近了。

同時,漢景帝又利用朝廷平定“七國之亂”的餘威,下詔取消了諸侯王任免封國官吏和徵收賦稅的權力,改由朝廷派遣官吏治理,將諸侯王治理封國的權力收歸朝廷,同時又改革諸侯國官制,改丞相為相,裁撤諸侯國御史大夫等大部分官吏。

此後,諸侯王除了按照朝廷規定的數額收取相應租稅作為俸祿之外,雖然在封國內地位依舊至高無上,但卻再也不能自治其國,亦無權過問封國的政事,這使得朝廷對諸侯國的管控大大加強。

諸侯國在喪失獨立政治權力之後,其實際地位已經與漢郡無異,不僅使得諸侯國喪失了同中央對抗的物質條件,極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也使得諸侯國的百姓從諸侯王的統治下解放了出來,可以與朝廷直接統治的郡縣一樣享受到“文景之治”的各項優惠政策,對漢朝的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固,起到了卓越的成效。

在處理諸侯王問題的同時,為了加強集權,防止此前逼宮事件再度出現,漢景帝也在想辦法限制功勳集團的權力。

不過,相較於諸侯王而言,對於功勳集團的處置無疑要更為複雜,畢竟在這次叛亂之中,諸侯王乃是有罪的一方,而功勳集團卻在平叛中卻多有戰功。

“七國之亂”被平定後,在這些功勳將領和文帝舊臣立有戰功的情況下,漢景帝雖然不得不對他們予以嘉獎,但鑑於這些人曾經的逼宮行為,漢景帝的賞賜更多侷限於爵位和錢財,而幾乎沒有給予他們任何實權。不僅如此,這些功臣在此後的多年中,更是相繼遭到清算。

例如作為大將軍領兵平叛的外戚竇嬰,雖然因功被封為魏其侯,憑藉著功侯和外戚雙重身份,一度聲望高漲,也獲得了參議朝政的權力,但卻始終沒有獲得實權。而在叛亂中率兵先後平定齊地、趙地的欒布,也只是被封為了俞侯,曾在漢文帝時擔任燕相的他,又被遣回燕地繼續燕相。至於沒有立下功勳的袁盎,則只是被任命為了楚相,不久後便又因病辭官。

正如前文所說,這些功勳大臣雖然擁有一定權勢,但在朝廷統治穩定的情況下,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威脅,因此漢景帝對他們的懲處力度其實並不算太大。相較於這些官員,漢景帝顯然更為重視軍權的歸屬,漢景帝五年(前152年),在丞相陶青因病辭官後,漢景帝任命太尉周亞夫為丞相,趁機再度廢除太尉一職,從而將軍權徹底收歸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太祖實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