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西漢是公元前206年還是202年 > 第75章 《削藩策》

第75章 《削藩策》(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立生一生重生大唐之逆襲風雲三國之龍逆天下最毒七皇子,開局迎娶女殺神我只想當廢物王爺,你偏來惹我?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一穿就成絕世高手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熟讀歷史知識玩轉古代世界功高震主,女帝逼我叛國投敵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原始大陸漂流記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速戰三國之劉備烈火南明二十年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國運:華夏養士五千載史上最慘三國開局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頭鷹掠九天

不親自入朝的行為。使者回答說,“吳王最初裝病,被朝廷發覺後,見皇上逼得很急,更加不敢來到京城,唯恐會被皇上所殺,出於無奈這才進一步裝病不出。希望皇上能夠捨棄前嫌,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

漢文帝知道使者所言屬實,也擔心逼迫過甚會導致諸侯叛亂,這才釋放了那些被扣押的吳國使者,釋放他們返回吳國,並賜予吳王劉濞倚幾和手杖,准許吳王終生不再來朝。劉濞得以脫罪後,這才放棄謀反,不過也因此而輕視於朝廷,認為朝廷也顧忌自己的實力。

經過此事,劉啟不僅明白了諸侯王的強大,而且也使得他與諸侯王,尤其是吳王劉濞的矛盾變得難以調和。

因此,劉啟自即位以來,先是於景帝二年(前155年)三月封皇子劉德為河間王、劉閼為臨江王、劉餘為淮陽王、劉非為汝南王、劉彭祖為廣川王、劉發為長沙王(此前因第五代吳氏長沙王吳差死後無子,長沙國已被廢除),以此來增強自己一脈的實力,同時也極為關注諸侯王的動向,防止諸侯王趁皇位交接之機生亂。

作為皇帝的近臣,晁錯自然也清楚漢景帝與諸侯王之間的矛盾,再加上他一直致力於削藩,因此在漢景帝二年(前155年)升任御史大夫後不久,便上疏《削藩策》,向漢景帝陳述了諸侯的罪過,“昔日高帝初定天下,兄弟少、諸子弱,因而大封同姓,齊國七十餘城,楚國四十餘城,吳國五十餘城,又分封庶子為王,使得諸侯王佔據天下大半。吳王因為世子被殺與朝廷早有嫌隙,因而詐病不朝,按照古法已然當誅。文帝不忍處罰宗室,因此只是略有懲戒,然而吳王卻不改過自新,以致日益驕縱,不僅以銅山鑄錢、煮海水產鹽,更是憑藉財富招攬天下亡命之徒,意圖謀逆作亂。臣建議,可收回諸侯國旁郡,削減其封地。”

早在漢文帝晚年時,晁錯便曾上書朝廷請求削藩,但漢文帝鑑於形勢並未採納,如今晁錯在明知漢景帝與諸侯王存在的矛盾的情況下重提削藩,為的就是希望漢景帝能夠採納自己的意見。

如果能夠順利削藩,漢景帝自然樂見其成,可擁有獨立財權、軍權、治權的諸侯王,會主動接受朝廷的削藩政策嗎?顯然不可能。雖然此時單個諸侯國已經無法對朝廷造成威脅,但削藩策卻極可能造成諸侯國聯手對抗朝廷的局面,屆時朝廷又該如何應對呢?

正是出於這方面的擔心,面對晁錯提出的削藩建議,漢景帝始終難以做出決斷,只好將晁錯的《削藩策》交由公卿、徹侯和宗室集體討論。

當時,由於漢景帝寵信晁錯,對於他提出的《削藩策》,沒人敢於反對,只有外戚竇嬰堅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這個皮球便又重新被踢回了漢景帝手裡,而竇嬰和晁錯也因此結怨。

晁錯在《削藩策》中指出,“如今削藩吳王要反,不削藩他還是要反。如果削藩,他在倉促之下謀反,禍害反而較小;如果不削藩,等到他已經準備妥當後再謀反,反而禍害更大。”

雖說晁錯這番言論不無道理,但此時朝廷同樣毫無準備,能否迅速平定削藩帶來的叛亂,漢景帝的心裡也沒有底,如果不能迅速平叛,導致天下長期陷入戰亂,漢景帝自己必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經過慎重考慮,漢景帝最終還是決定暫時壓下《削藩策》。不過,漢景帝同時也明白,削藩遲早都要實行,因此他雖然壓下了《削藩策》,但卻開始圍繞削藩之事進行暗中佈置,準備等到朝廷做足準備之後,再予以施行。

不久後,漢景帝派遣使者前往各諸侯國,暗中與各諸侯國丞相聯絡,瞭解各個諸侯國的國力、軍備等實際情況,以及這些諸侯王對朝廷的態度,衡量他們反叛的可能性。經過數月查訪,朝廷對於各個諸侯國的情況總算有所瞭解,而各諸侯國的丞相則紛紛堅稱,自己所在的諸侯國並無反叛跡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太祖實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