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第4/4 頁)
之中。
戎族可不知道什麼叫做道義禮法,歷史上幽王與諸多朝臣身死, 鎬京與豐京被洗劫一空就是很好的證明。
除了豐、鎬二京之外, 大周另有一個都城,是為成周,也叫洛邑, 這塊地方後世名之為洛陽。
武王之時曾經短暫地以此為都, 但是之後又遷回了鎬京。
成周離宣國就近得多了,不僅離宣國近, 離晉、衛等諸侯國也近。
因為分封諸侯數的增加,以及歷代諸侯孜孜不倦地外擴,宗周的地理位置現在並不能被稱為“中國”,反而顯得有些偏遠了。
後世受封西周原本的土地的秦國, 被其他諸侯國鄙夷為蠻夷,即使到戰國時代,躋身戰國七雄之一, 還是被關中諸侯們鄙夷著,只因為秦國是少數幾個沒有地處“中原”的諸侯國。
在宗周時代擔負著抗擊西戎的重任的秦國,他們的領土範圍雖然擴張了,但是拿著地圖對比一下就能發現,他們的領土是和西周的宗周重地重合率最高的。
西周時代的宗周的領土範圍,在戰國時代主要被秦、韓、魏這三國都佔據,而宗周的重地當然是豐、鎬二京及周邊所在,這在戰國時代都屬於秦國。
秦國的被排斥,和西周末年宗周略微尷尬的處境還是有些相似之處的。
對於這個時代的王室來說,諸侯們心都大了,不好管了,遷到隱隱地處天下“中原”的成周,也是向諸侯們宣佈大周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姬宮湦選擇遷都,在王都任職的諸侯們思索了一下,都發現了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鼎力支援。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成周在周公旦時代的定位就是震懾天下諸侯之所,曾經這裡也是大周的都城,遷都的話,從禮法上講是有可行性的。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姬宮湦他是個執拗的主兒,只要他下定了決心,其他人就不可能輕易讓他改變主意。
為了照顧宮中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褒姒在姬伯服成婚之前的兩個月,生下了他的弟弟王子易——同時在遷都之前對成周做好修繕工作,遷都的時間定於周王二十年,也就是三年後。
有了小兒子,姬宮湦好歹在想姬伯服的時候有個寄託物件,而且在這三年間,姬伯服起碼還能上鎬京一到兩回,已經夠了。
這其中,姬伯服和姬宮湦相互通訊的家書功不可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