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第2/4 頁)
沒錯,全稱應當是申姜的姜後,就是申誠的孫女,申國如今的國君謝弘的女兒。
雖然不好說人壞話,但是申國的國君愛幫外孫和女兒爭位也不算是個新聞了,不過為尊者諱,畢竟他們家和王室的關係並不僅限於姜後和姬宜臼,所以姬宮湦在給姬伯服講史的時候,也顯得有些語焉不詳。
在姬宜臼帶著姜後出奔之後的一個月後,申伯就毫不猶豫地扯起了反旗,跟著外孫反周了。
之所以說他反周,而不是單獨的為外孫出氣,是有原因的。
姬宜臼自立為天王,受申伯擁立而登位。
天王,乃是周天子的諸多別稱之一。
天,乃是周特意創立的神靈。商人敬其神為“帝”,自命為帝之後裔,即為神之裔。周滅商後,許多人為此惴惴不安,商人重祝禱,這種風氣對當時周邊的方國部族沒有影響是不可能的,最後想出來的解決方法就是以周人的“天”取代商人的“帝”為最高神,周王也改稱“天子”,以示神佑。
所以姬宜臼自稱天王,就是要完全取代周王姬宮湦,彰顯正統。
姬宜臼和申伯算盤打得很好,但是可惜的是,他們的實力不足。
雖然宣王后期,他的剛愎自用損毀了“宣王中興”的成果,但是和厲王的“國人暴動”時期相比,周王姬宮湦繼承的無疑還是一個大好河山。
別的不說,宗周的地盤就比單純的一個申國要大。
再怎麼樣,現在大周還不是後來那個連崛起的故地都丟掉、無地可封的國家,它的範圍要比多數的諸侯國都大,都繁華,放在戰國時期,也能夠位列七雄之一。
宮中收到的戰報多是平手,少有能戰而勝之的時候,姬宮湦在姬伯服面前卻照舊是整天笑眯眯的樣子,彷彿姬宜臼和他的外家不足為慮。
按照宗周和南申的底蘊來看,兩邊確實是不能比的,申伯和姬宜臼那邊,落敗是遲早的事兒。
至於歷史比南申悠久的西申,根本就沒有出手相助的可能,畢竟他們還不想因為所謂的親戚關係危及自身。
早在姬宜臼打出“天王”的旗號來以後,西申那邊就派人來鎬京表態了。
第一年,兩邊還能戰個平,勝負兩分,但是第二年,南申就顯出了頹勢來了,沒到第三年,許多諸侯國都不再看好這個國家了。
因為這個屬於內戰,姬宮湦也沒召集諸侯國大軍相助,那樣太丟人了。
當然了,其他的諸侯國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光明正大地變成投機分子去幫助叛逆的姬宜臼一方。
雖然姬宜臼一開始確實是令人同情的受害人,但是在他和外家光明正大地舉起反旗反周王的時候,在道義上,子伐父,是為不孝,他的行為是令人不恥的。
姬伯服板著指頭數了數,宮中得勝的戰報越來越多,他的心卻漸漸地沉了下去。
正常人確實覺得這場戰爭已經到了結束的時候,但是有著後世的記憶的姬伯服知道,這恰恰只是個開始而已。
後世對於平王東遷這段時期的歷史記載多數是將罪責歸咎於幽王身上,認為是他烽火戲諸侯才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周平王不過是因緣際會,終於奪回了自己的東西而已。
但是一些地下出土的史料卻將這個延續了上千年的謊言戳破了。
清華簡,這個以後世中華無數的學子心心念唸的學園命名的資料,姬伯服還牢牢地記著,裡頭對於這段時期的歷史記載卻是周平王姬宜臼與其外家不敵周軍,終於狠下心勾結外敵,破滅周都。
這個時期能被稱作外敵的,是為戎狄之族。
姬宜臼與申伯在頹勢難挽的時候勾結犬戎,使其輕易攻破周軍的防守,攻入周都鎬京,當然,豐京也未能倖免,大肆劫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