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第4/4 頁)
某次曹操遠征,諸人送行,作為親子,曹丕與曹植送別父親的時候總得發表幾句感想。
因為當時曹植受寵,作為弟弟,竟然是他先發表對父親離別遠征的感想。
曹植洋洋灑灑作了一篇賦,盡情地抒發了自己的文采,輪到曹丕時,他則是一言不發,只是流淚表達對父親的不捨。
做父親的,當然希望兒子對自己的情感越濃厚越好,曹丕這一看就是真情流露,和還不忘展示自己文采的曹植相比,突然就顯了出來。
再加上曹植做出的幾件糊塗事,他就漸漸失寵了,對曹植的寵愛不再以後,曹操就開始挑曹植和他身邊人的毛病了,首當其衝就是楊修。
因為在曹操對兒子的考驗中楊修屢次相助差點就關鍵時刻掉鏈子的曹植,讓曹老闆大為不滿。
楊修帶人搜查曹丕府上的絲絹,最後卻被認定是他在陷害曹丕,這更是他的罪名之一。
楊修被舉為孝廉、改任郎中後,就一直在丞相府做倉曹屬主簿,但是根據記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可以說,楊修做的事情一定不只他的本職工作這一點,曹操也相當信任他——不信任他能讓他“總知外內”嗎?——那個時候,難道楊修身上就沒有袁術外甥這一層標籤了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那麼,楊修最後被處死的理由,只不過是藉口罷了。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曹植奪嫡失敗之後,楊修有漸漸的疏遠他,但是由於曹植依然是曹操的兒子,楊修又不敢做得太明顯,實在是缺乏決斷。
要是說曹操弄死楊修,是為了不給兒子曹丕留下惡名,自己先提前把事情做了,倒也是有可能的。
要司馬師說,曹丕在睚眥必報這一點上,是不需要懷疑的。
魏諷案——雖然魏諷只是丞相府裡一個小小的任職人員,地位不算很高,但是這件在曹操出外領軍時候由曹丕一手主導的案件,既然被定義為了謀反案,那就算是蓋棺定論了——中死去的有諸多的荊州士人集團的人物,此外還有一些從前投降曹操的人,其中就包括了張繡的兒子張泉。
荊州從前的老大劉表,他的兒子劉修都沒事兒,結果張泉這個和曹氏家族有親戚關係的人卻狗帶了。
在宛城之戰中,曹丕失去了他的大哥曹昂,自己也是死裡逃生,曹丕和曹昂兩人年齡相差將十歲,曹昂對他一向很好,和曹植這個一直讓他鬧心的弟弟相比,曹昂簡直就是曹丕心中兄弟的典範形象。
曹丕對宛城之戰難以忘懷,但是張氏家族是曹操樹立他不計前嫌——長子、侄子還有得力手下典韋都死了,曹操都忍了——的典範,曹操還給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以穩定張氏家族之心。
因為曹均被曹操過繼給自己的兄弟,從兒子變成了侄子,所以曹操對這個兒子頗為愧疚,對張氏家族也一直遲遲沒有下手。
然後,建安二十四年,魏諷案之前,曹均病逝。
曹均沒了,曹張兩家的紐帶徹底斷裂,曹丕毫不猶豫地在對魏諷案的相關人員進行清洗的時候,拉上了張繡的兒子張泉。
這就是典型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啊!
得罪了曹丕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情!
需要說明的是,荊州士人集團被清洗,譙沛集團被打壓,在曹丕的支援下,汝潁集團成為曹魏勢力的大頭,世家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