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第2/4 頁)
面,這個國家自身的缺點是另一個方面。
周滅商,當時商朝大軍傾巢而出,內部空虛是一個大問題,若非如此,帝辛也不會走投無路之下組織大量的奴隸抵抗周軍。
奴隸們本就對大商心存怨憤,他們中的大部分本就是大商打敗敵國後俘虜來的人,不臨陣倒戈反而兢兢業業地幫助大商似乎更沒天理。
帝辛對大商太過自信,認定當時周人不會出兵,否則的話也不會將國內的大軍盡數派出,但周人出兵之時,若是他能早點收到訊息,將外頭的大軍召回,也不會淪落到只能慌忙組織奴隸在朝歌不遠處的牧野抵抗周軍的倒黴境地。
說來說去,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大商的交通狀況不好。
雖然周人給帝辛諡了一個紂王,但是隻看大商滅亡之後數年,大商遺民依然多有作亂,直到帝辛之子武庚被派去管理他們,才“殷民大悅”,就能知曉,帝辛並不是傳說中那個荒淫無道的商紂王,他還是很有民心的。
因為資訊不對等造成的名聲盡毀是很可怕的,大商現在也到了一個節點,從先王武乙開始,其實就在有意地進行改革,遭到諸多貴族的詬病,而民間的百姓也受到了影響,王室的名聲在直屬地區不錯,但是在諸侯的方國以及貴族們的封地上,就不太好了。
雖然朝中任職的許多貴族,追根溯源,和大商王室也能扯上親緣關係,但是這麼多代下來,早就變成了不同的支脈,能有多少人是真心實意地為天下著想而不是為自家謀利為先的?
身為大商的直系王族,比干當然想要讓大商長久地延續下去,雖然不能像週一樣“八百載,最長久”,但也不能到他侄子那一代就悲慘地亡國了吧?
作為一個穿越男,有著出身王族這麼好一個開頭,腦子裡還有足夠的來自後世的資訊,要是這樣都會混到歷史上的自家祖宗那樣悲慘的下場,比干覺得自己還不如馬上自裁去輪迴呢,起碼不用活在世上浪費資源了。
讓一個政權長長久久延續下來的保證是什麼?是民心。
雖然貴族士大夫的忠心也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民心。
想讓大商長久地存在,就得做出為人民服務的舉措,做了還不算完,還得讓黎民知道這些舉動和政策都是為他們好。
事情又轉回到了原點。
鑑於現在識文斷字還只是貴族的特權,想讓黎庶們明白商王下達的命令損傷的主要是貴族諸侯的利益,對他們反而有利,需要的就是最原始的方法——當面宣傳。
秦朝在這一點上就做得非常好,雖然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普及秦法,但是能保證基層的秦吏能向治下的黔首具體完整地說明各條秦法的規定,無論再怎麼細碎也要讓黔首們理解,這就非常可怕了。
秦國能做到這一點不過是因為最初他們實行這項措施的時候,秦國的國土已經被魏國掠取大半,在國土面積比較小的情況下,想要在舉國上下完成一件事總比國土面積比較大要容易。
等到後來秦國面積漸漸增大了以後,需要重點普及的就是那些後來的區域,總的工作量並沒有增加多少。
而把這個情況套到大商來,好像還行。
大商由朝廷直轄的地區並不算大,較遠的地方,因為交通不便,再加上多是貴族封邑、諸侯方國,因此可以不必急著傳到訊息,當以修建道路為先。
因為有著大量的奴隸,再加上大商對外頻繁的征戰,所以基本上不需要擔心人手的問題。
至於道路需要修建多寬,按照什麼規制,比干不得不祭出法寶——來自秦始皇時代的車同軌。
因為古代的道路多有馬車經過,所以道路的寬度一般都是馬車的寬度來決定的。
別說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各國的規定不同造成的馬車、道路寬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