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公元前206到公元8年是多少年 > 第92章 馬邑之圍

第92章 馬邑之圍(第2/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立生一生重生大唐之逆襲風雲三國之龍逆天下最毒七皇子,開局迎娶女殺神我只想當廢物王爺,你偏來惹我?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一穿就成絕世高手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熟讀歷史知識玩轉古代世界功高震主,女帝逼我叛國投敵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原始大陸漂流記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速戰三國之劉備烈火南明二十年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國運:華夏養士五千載史上最慘三國開局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頭鷹掠九天

臣商議後,朝堂立即陷入了爭論之中。

主張以武力解決匈奴問題的王恢,第一個表示支援,他說道,“戰國初年,地小國貧的代國,在北有強胡侵擾、南有中原大國威脅的情況下,君臣尚且能夠同仇敵愾,奮勇抗擊外族侵略,彼時胡人雖強,卻不敢輕易侵擾代國。如今大漢強盛,海內一統,陛下威名遠播,然而匈奴仍然侵擾不止,每次與我朝和親,但不過數年便又違背約定,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堅決抗擊,匈奴人沒有畏懼心理的緣故。因此,臣贊同對匈奴用兵。”

御史大夫韓安國立即表示反對,他說道,“昔年高皇帝被匈奴圍困平城,七天都沒能吃上飯,等到解除圍困返回都城,也沒有對匈奴展開報復。聖人有包容天下的器度,不因自身的私怒而傷害天下大局,所以高皇帝派遣劉敬為使臣與匈奴和親,到現在已使五世之人受益。孝文皇帝曾率領精兵強將在廣武常溪集結,然而到頭來不僅毫無建樹,反而讓百姓因為戰爭極為憂慮。孝文皇帝知道戰事不可久拖不決,因此再次和匈奴訂立和親之約。兩位開明皇帝的事蹟難道我們不應該效仿嗎?臣認為不打匈奴對國家更為有利。”

王恢反駁道,“大夫所言差矣。臣聽說五帝的禮儀互不因襲,三王的禮樂也不重複,這並不是有意違反前世之法,而是各代都應該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法令禮儀,如此最為合適而已。當年高帝身披鎧甲,手執利器,征戰近十年,雖然擊敗項羽得以立國,但卻民疲國弱。他之所以不向匈奴報復被困平城的仇恨,並不是因為力所不及,而是出於讓天下人休息的仁心。現在邊境時常受到匈奴侵擾,受傷戰死計程車兵不計其數,以致中原地區運載戰死士兵棺木的車輛絡繹不絕,仁慈之人見此如何能不感到悲痛?因此,如今攻打匈奴,徹底解決邊患,也是帝王的仁心。”

韓安國繼續反駁道,“不對。善於用兵之人,會讓自己的軍隊溫飽而等待敵人飢餓,保持嚴明軍紀以等待敵軍混亂,安居軍營以等待敵軍疲勞。因此,只要一旦交戰,就會全殲敵軍;一旦進攻敵國,就能攻破城防,即使是安坐不動也能迫使敵人俯首聽命,這才是聖人的作戰方法。現在輕易對匈奴用兵,長驅直入的情況下,如果孤軍深入將會使軍隊陷入險境,如果齊頭並進就會缺乏後繼,進軍太快糧食補給難以跟上,進軍太慢又會喪失有利戰機。如果主張用兵者有其他辦法可以取勝,那我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沒有,那麼我看不到深入敵人縱深進攻有任何好處。”

直到此時,王恢才丟擲了聶壹的計劃,說道,“韓安國所說不對。我所說的進攻辦法,本來就不需要發兵深入匈奴腹地作戰,而是利用單于的慾望,引誘他前來邊境,而我們則選擇精明、強幹、勇敢、迅猛的騎兵部隊偷偷埋伏,利用險阻之地加強警戒。待我們準備妥當,進可以與匈奴交戰,退可以斷絕其後路,這樣單于便可手到擒來,一定會大獲全勝。”

韓安國之所以反對出兵,倒不是軟弱,更多是受當年高帝劉邦和多年來匈奴入侵戰爭境況的影響,認為漢軍勞師遠征難以取勝,反倒會空耗國力,卻沒有想到誘敵深入的計策。面對王恢丟擲的機會,韓安國思索了片刻,認為此計風險的確很低,可以大大減少漢軍的損耗,想到此處,韓安國便對著漢武帝拱了拱手,退了回去,不再反對出兵。

見到一直堅決反對向匈奴用兵的韓安國都不再反對,原本也持反對意見的大臣們,便也都停止了爭論,爭論激烈的朝堂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都將目光投向了漢武帝。

原本高踞寶座,坐視朝臣爭論的劉徹,見無人再反對出兵,這才掃視了一眼群臣,開口道,“很好,既然無人反對,那便按照王恢的計策實行吧”。

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由於是自高帝劉邦以來,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戰,漢武帝對於這次戰鬥同樣極為重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太祖實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