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逃奔芒碭山(第2/4 頁)
必要受到排擠,如今的身份地位恐將不保;反之,胡亥多年來在趙高的教授下學習秦律,更傾向於法家思想,自己若是擁立於他,丞相之位才能保全。
想到這裡,李斯便同意了趙高的建議。於是,趙高和李斯假託秦始皇遺命,扶助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
秦始皇雖然生前沒有立繼承人,臨終前也未能留下遺詔,但按照宗法制,理應由長子扶蘇即位,胡亥作為秦始皇的幼子,繼承順位極為靠後。正因如此,在決定迎立胡亥之後,趙高和李斯便立即炮製了一份詔書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與蒙恬自裁,公子扶蘇自殺而死,蒙恬因懷疑詔書真偽拒不自盡,被囚禁於陽周。
胡亥即位之後,為了穩固皇位,不僅抽調大量民力營建尚未完工的驪山陵墓,以彰顯自己的孝道,而且大肆殘殺對皇位有威脅的兄弟姐妹和蒙恬、蒙毅兄弟等大臣,而在皇位穩固之後,便又一心沉迷享樂,而將朝政大權完全委託給了趙高。
趙高掌權之後,一方面大肆任人唯親、排除異己,不斷增強自己在朝中的勢力,另一方面則用盡手段蠱惑討好秦二世,鞏固自己的地位。
與此同時,秦二世為了貪圖享樂,相較於秦始皇更加不惜民力,秦始皇時還會結合各地在籍勞力有計劃的抽調,既保證了最大動員能力,又保證了適當的輪休,而胡亥即位之後,為了工程的迅速完工,不僅毫無顧忌的強行攤派,為了達成目的,更是對延期等情況一律實行“輕罪重判”,搞的百姓怨聲載道。
一次,劉邦奉命押送縣內的徒役前往驪山服役,然而由於朝廷頻繁的徵調,早已讓百姓們不堪忍受,結果很多徒役在出發不久後便逃走了。在秦二世“輕罪重判”的原則下,劉邦心知如此下去,即便自己將剩下的徒役全部押到,也絕對難逃一死,一時間頭疼不已。
當押送的隊伍走到豐邑西邊的水澤地時,劉邦下令隊伍原地休息,然後獨自坐在一邊喝悶酒,再三權衡之下,劉邦認為既然到了驪山也是死路一條,倒不如就此逃亡,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下定決心後,劉邦將隊伍召集起來,對所有人說道,“如今的情形是,就算我們全都到了驪山,由於人數不足,也是難逃一死。與其送死,不如大家都逃命去吧。”
聽了劉邦的話,本就不想服役的徒役們頓時一鬨而散,只剩下周灶等十幾個人,因為無處可去,便決心跟著劉邦一塊走。於是,劉邦便帶著這十幾個人,連夜抄小路向芒碭山中逃去。
劉邦倒是逃走了,但其私自釋放徒役逃走的罪責卻難免,於是這一切就都落在了呂雉頭上。呂雉獨自支撐家庭本就困難,如今不僅要應付時常來家中搜捕劉邦的差役,還要時不時的長途跋涉,給劉邦他們送去衣物和食品,簡直苦不堪言。
後來,由於遲遲搜捕不到劉邦,官府幹脆將呂雉抓進了大牢。坐牢可不是件輕鬆的事,不僅要承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獄卒對於犯人更是動輒呵斥打罵,男子尚且難以承受,更何況呂雉這樣的女子。
一次,獄卒再次呵斥辱罵呂雉,恰好被與劉邦交好的獄卒任敖撞見。任敖向來敬重劉邦,見狀頓時怒火中燒,上去便將那個獄卒給揍了一頓。自此之後,呂雉在獄中的待遇才有所好轉。
呂雉雖然在牢中深受折磨,但是面對官府的屢次盤問和審訊,她卻始終沒有交代劉邦的下落。久而久之,見到從呂雉身上也得不到什麼訊息,再加上蕭何、曹參、任敖等人的搭救,呂雉這才被放了出來。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就在秦二世依舊忙著享樂,趙高忙著攬權,劉邦還在逃亡之際,一支奉命前往漁陽戍邊的隊伍,因為突遭大雨耽誤行程,在隊伍行至泗水郡蘄縣時發生譁變,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就此爆發。
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