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秘色瓷佛頭(第2/2 頁)
圓池上方用草書陰刻【大聖遺音】四字,池內納音採用隸書雕刻【至德丙申】四字年款。
音池兩側採用隸書分別雕刻【嶧陽之桐】、【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臺】十六字。
音池下方還留有:【困學】、【玉振】兩方髹金印。
透過古琴底部留款,可以得知這件用材極為稀有的千年梧桐木古琴,為唐肅宗(公元758年)所制。
這件古琴不僅選材極好,還是宮廷御用工匠親自制作而成,曾被數位帝王收藏,最後被唐僖宗賞賜給西方佛教徒。
這件珍貴的古琴被海水浸泡時間太久,最吃力的琴絃位置已經崩斷,需要顧辭遠進行修復。
眼下時間有限,顧辭遠並未著急修復這件珍貴的唐代古琴,連同盛放古琴的金絲楠木箱一同收入空間中。
隨後,顧辭遠來到第二個金絲楠木箱前,將其緩緩開啟。
【品名:秘色瓷佛頭
價值:1.5億
產品材質:瓷器
製造工藝:宗師之作
生產廠商:唐代越窯
生產日期:唐文德元年】
這個足有一米五長的金絲楠木箱中,竟然僅僅擺放一件只有普通人頭顱大小的佛頭。
這件佛頭顏色為青綠色,無論是配色還是器型都很像宋代汝窯特色。
與汝窯不同的地方,是這件佛頭表面沒有繁密的瓷器開片,整體十分光滑,幾乎沒有任何雜色。
這件越窯秘色瓷佛頭,和柴窯一樣,已經失去製作傳承,消失在華夏曆史長河中。
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曾作一篇名為《秘色越器》的古詩。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
這首古詩中,表明越窯是唐代非常知名的瓷器窯口,可以燒製出‘千峰翠色’的瓷器。
換成白話文,就是色如山巒之翠,滋潤而不透明,隱隱反著青光,其實就是黃綠之間的顏色。
顧辭遠曾經瞭解過秘色瓷,秘色瓷之所以由此稀有,有2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其專門為皇室服務,只為皇室燒製精品瓷器。
另一方面,是秘色瓷燒製十分困難,它與普通瓷器燒製方式並不相同。
秘色瓷燒製時,需要單獨密封在一個專用的‘瓷器房子’中。
這個‘瓷器房子’,學名叫作【匣缽】。
燒製秘色瓷的時候,要將一個個內部裝有瓷器的‘匣缽’,一個一個壘在一起,統一放入窯中燒製。
燒製完成後,需要將外部的‘匣缽’打破,才能取出內部的秘色瓷。
正是因為其製作工藝複雜,專門為皇室燒製,製作成品高,成功率低,製作量非常少。
所以,秘色瓷幾乎沒有傳承器,只有近些年考古發掘出的陪葬器。
眼前這件精品秘色瓷佛頭,一旦面世,屬於可以引起轟動的國寶級文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