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年代 第164節(第3/4 頁)
肉燒餅的同時,帶來個好訊息,打算從呂冬這裡購買120桶滷煮下貨,要求外包裝一定要精美,突出青照特產這一點。
初五,秦雅也給了呂冬回覆,學府文苑工地這邊要230桶,要求跟錢銳類似。
這對呂家熟食公司來說是大生意,對錢銳來說不算啥,對學府文苑這邊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第152章 高山仰止
臘月初六,大學城各學院放寒假,路口市場瞬間空了一大半,買東西的人急劇減少,賣東西的開始過年假。
這年頭,放假留校的人相對比較少,況且大學城這地,放假想找地方打工都沒處去。
想玩?只能去工地上玩泥巴。
不,應該是玩凍土。
哪怕有想去工地上幹活的,工地因為西伯利亞寒流老過來串門,很多活也停了。
由於麻辣燙存貨和滷肉全部清光,年前到年後長達一個多月的寒假,呂冬不可能再專門去進貨,臘月初五中午賣光最後一點存貨,呂冬就暫時撤出臨時市場。
兩項生意暫停,呂冬並沒有休息,還有一大串賺錢的活要去做。
他先去呂家食品公司辦公所在地,也就是呂家村村委,上報錢銳和秦雅兩邊預定總計350掛/桶滷煮下水的事,讓公司派出專人去接洽。
呂振林為了提振士氣,調動人員積極性,推動年貨銷售,學習北邊化工廠的先進經驗,呂家村人不管在不在食品公司工作,只要能推銷出一桶年貨下水,公司收到定金之後,就會發5塊錢提成!
放在幾年之後,5塊錢不算多,但這年頭,很多壯勞力出去打工,一天也就掙十幾二十塊錢。
也就是說,公司收到錢銳和秦雅那邊定金,呂冬還能有1750塊錢進賬。
時代變了,單純的精神激勵不可能長久,物質和精神共同發展才是長久之道。
村裡推銷出年貨下水最多的不是呂冬,而是呂振林。
青照北邊的樹脂廠,也就是前些年早早被私人收購的縣化工廠,是如今青照最大的私人企業,收購化工廠的幾個人,多年前就有了百萬身家,這兩年憑藉私人企業的優勢,發展速度極快,推出的樹脂類產品,迅速衝上國內第一流,據說1998年利稅近億。
越好的企業福利待遇越高,尤其在就業觀念普遍沒有轉變過來的九十年代末,私人企業想要留住人不容易。
憑藉呂建武給樹脂廠擔任法律顧問的關係,呂振林厚著臉皮上門推銷,收購樹脂廠的人最早也是大隊書記,本身也算認識。
呂振林前前後後跑了四趟,一舉拿下個500份的訂單。
這種買賣,開啟第一年,往往就會有第二年。
比起南邊開礦的和縣裡搞第一高樓的,樹脂廠的這幾個,絕對算正經生意人。
呂冬推小嘉陵出大隊院子的時候,有人騎摩托車迎面過來,是個熟人。
“泉叔。”呂冬主動打招呼。
穿著人造革皮襖的劉明泉停下車,笑著說道:“呂冬,這得有好幾個月沒見了,忙啥呢?”
呂冬說道:“瞎忙,做點小買賣。”
劉明泉仔細打量:“沒少下力?看你更壯實了。”
“沒文化,只能乾點力氣活。”呂冬問道:“招娣快放假了吧?啥時候回來?”
他前段時間又跟劉招娣透過一次信,那時她學校還沒確定寒假時間。
劉明泉臉上沒了笑:“昨天打電話,說是已經放假了,找了個啥活,要在那打工掙錢,等小年才能回來。”他習慣性唸叨:“一個劈叉妮子,放假不趕緊回家,在外面狼竄,算咋回事?”
呂冬側面幫著說好話:“她也是好心,打工掙錢能減輕家裡負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