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不可逆轉的趨勢(第1/3 頁)
</dt>
哪怕是回到了洛杉磯,羅南也一直在與奈飛保持足夠的溝通,甚至讓沙海娛樂製作部也加入到了與奈飛頻繁交流的行列中。
未來,奈飛的流媒體模式也會對沙海娛樂的製作產生巨大影響。
如果一切順利,等到奈飛擠垮音像店,蓋過電視臺,自然要進入電影製作行業,與沙海娛樂進行更加密切的合作。
而奈飛的會員使用者,總想看到更多的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等等,選擇多多益善,奈飛在奠定行業地位之後,也會越來越容易吸引到好的創作者。
甚至跟曾經一樣,大導演和當紅明星拍攝網劇也不再被先入為主的看作不入流的事。
羅南根據記憶總結了奈飛的一些模式,其實奈飛不會受到好萊塢從業者的排斥,因為這對他們來說等於增加了工作機會。
眾所周知,好萊塢當紅明星或者導演,與二線之間的待遇和工會機會天差地別,前者動輒數百萬美元乃至上千萬美元的報酬,手中可供挑選的專案有時候多到數不過來。
而後者看似只差了一個等級,但片酬往往只有十幾二十萬美元。
就算是這樣的工作機會,也不是很多。
況且,在好萊塢現有製片體系下,帶有一定作者屬性、同時又有一定商業性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被放棄的。
如今獨立廠牌日漸式微,對於業內從業者來說,要麼拍大製片廠的大製作電影,要麼拍小成本獨立電影,前者有錢,後者有自由,各有各的生存體系。
而中間成本的電影就比較難辦了,方方面面都受限,關鍵是不一定能收得回成本。
奈飛的出現,恰恰創造了機會。
其實奈飛對於電影製作、發行的便利不僅於此,比如它可以輕鬆連線國內外製作、發行資源,拉長一部電影的生命週期;以前發行一部電影要做複製,複製要僱人送到各地影院,影院要花錢維持運營,一系列成本都很高,數字化只降低了一部分環節的成本。
而透過網路平臺發行一部電影,不需要做複製,不需要鋪太多硬廣,不需要中間商,連電影院都省了。
那麼有些電影院是不是要倒閉?顯而易見。
所以,曾經奈飛參加戛納電影節,讓法國人彷彿見到了德軍入侵一般恐慌。
因為受到奈飛衝擊最大的,恰恰是最喜歡保持所謂傳統而不講究與時俱進的藝術影院。
藝術影片不需要多好的放映裝置,甚至大銀幕與寬屏顯示器播放也不是天差地別。
相反的是,商業影院受到的衝擊反而會小一些,中等規模以上的特效商業片,在影院看與在小螢幕上看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於是,好萊塢與奈飛態度曖昧,甚至合作密切,反觀歐洲的藝術電影圈子,簡直視奈飛為虎狼。
非要列舉藝術片影院放映的優勢,恐怕也只剩“儀式感”這一條了。
在羅南的協調下,奈飛與沙海娛樂和使館影業的交流一直非常順暢,前者能為後者提供一系列市場資料。
截止到去年年底,每天奈飛的使用者產生2000多萬個行為,包括點選、註冊、選片、租賃等,以及300多萬次的搜尋請求,資料庫可以透過這些資料精確分析出使用者最關心什麼題材,最喜歡哪個演員,對哪個鏡頭對念念不忘等等,可謂對每名使用者的口味都瞭如指掌。
這些資料轉到相對論娛樂這邊,很可能就出現這種情況,比如一個熱門ip要拍成電影,大多數粉絲心裡都希望某對男女明星搭檔,就有可能成真。
其實在羅南看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相對論娛樂的網際網路影片業務和實體影院放映的業務會共同存在,這可以讓不同型別的電影找到各自最合適的平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