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只是個童話(第2/3 頁)
只要稍微留意好萊塢的人都很清楚,如果因為這些就有意見,他也不會讓沙海娛樂與梅麗爾-斯特里普合作《媽媽咪呀》和《穿普拉達的惡魔》。
人品與電影合作沒什麼關係,而且梅麗爾-斯特里普非常敬業,在劇組內也不會成為約翰尼-德普那樣的麻煩。
況且,梅麗爾-斯特里普在《穿普拉達的惡魔》中的表現不僅僅是出色,甚至可以說是驚豔。
坦白地講,單論演技和影片中的角色,安妮-海瑟薇被梅麗爾-斯特里普直接秒成渣渣。
梅麗爾-斯特里普塑造的米蘭達並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嚴肅,而是一種距離感和隔閡。
不得不說,梅麗爾-斯特里普有著優異的表演天賦,反饋在這部影片中,她最出眾的地方就是能將喜劇和戲劇結合在一起,並且讓人看不出來有什麼生硬與彆扭。
她能讓喜劇情節完美的呈現出來,自然而且流暢。
在她的演繹下,米蘭達並不是簡單的面目可憎、也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冷血動物。
沒有時尚,創造時尚。
沒有需求,創造需求。
這個商業社會其實一直都是如此。
相比之下,女主角的設定不算特別討喜,哪怕劇本改編時,羅南直接砍掉了原著中女主出軌的部分,安迪仍然不是一個很討喜的角色。
確切點來說,這是一個脫離了實際的人物。
如果影片的結局女主角安迪不是辭職離開,而是逐漸變成米蘭達的翻版,說不定會更真實更震撼。
因為現實中絕大部分人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等到你的生活一團糟,你的工作就成功了。
對於中低層的打工者們來說,這話未嘗沒有道理。
但好萊塢電影所追求的和創造的,向來不像現實社會這般殘酷,電影更多是在展示夢想,而不是像現實那樣告訴人們放棄夢想。
所以,為了觀眾接受度和商業市場反響,影片必須要讓安迪放棄米蘭達,從而擁有自我。
換句話來說,這部影片中的殘酷是真的,理想是假的。
對於觀眾們來說,理想是什麼?現實又是什麼?
借用這部影片,可以恰如其分的表達出來。
理想就是為了把到安妮-海瑟薇,很多人願意每天工作二十個小時。
現實卻是即便每天工作二十四個小時,仍然只能遠遠看安妮-海瑟薇一眼。
這種現實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表達——我會是安妮-海瑟薇這一輩子都無法得到的男人!
曾經羅南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倒是希望最後安迪揹負著一切的無奈成為了新一個米蘭達。
因為他也是一個打工者,也坐上過公司中層人員的位置,知道奮進就是需要那麼多的無奈和心酸。
或許也有人想跳進電影裡跟安妮-海瑟薇說:你這份工作還是不錯的。
曾經的這部影片,最招人厭的無疑就是安迪出軌。
這種情節,即便放在北美電影市場,同樣招致了許多非議。
甚至那時有人如此解讀,一個見識過浮華的小女生,與大人物有過一段情或者幾段情之後,發現與那個圈子格格不入,根本打不進去,隨即幡然醒悟,轉回頭去找了個老實人。
反正總有老實人接盤……
所謂的覺醒,就是跟風流浪子上了床之後內疚的拋下工作跑路?
這很容易給人留下類似的感覺。
所以,羅南毫不猶豫的砍掉了原著中的這一段,既然女主角要幡然醒悟,直接醒悟就好了。
也許曾經那部電影會給人這樣一種暗示,不管我做了什麼,最後總有老實人會接盤。
就跟好萊塢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