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老實人(第1/3 頁)
</dt>
比起丹-布朗的原著小說,電影尺度其實要小得多,如果放在中世紀,包括丹-布朗在內,劇組所有人員有一個算一個,妥妥要上火刑架。
《達芬奇密碼》的首映式浩大,吸引到了數以百計的媒體記者,因為全世界有無數雙好奇的眼睛等著看這部擁有四千萬讀者的小說改編成電影會是什麼樣子。
曾經,羅南看這部影片時,只覺得莫名其妙。
在極度缺乏宗教背景的東方,觀眾有看到一半起身離開的反應是很讓人理解的。
這部影片,真正的賣點其實就是宗教內容和原著的火爆,甚至連湯姆-漢克斯都無法成為賣點。
反而變成影迷們吐槽的物件。
揹負巨大輿論壓力的湯姆-漢克斯為在外形上向角色靠攏,一面積極減肥,一面將常年的板刷頭變成了“飄逸”的長髮。
但看過《達芬奇密碼》試映的觀眾依然對大湯姆的仿學者髮型吹毛求疵,將其稱之為“前額光禿,後腦勺一個鴨尾巴”!
至於內容,這種小說實在不是非常適合電影改編的物件。
用文字表達時所展現出來的解密,影像化之後的吸引力大減,這不止是影片拍攝的問題,還有觀眾習慣了商業電影必然會帶來的眼球刺激。
哪怕是另一大爭議宗教電影《耶穌受難記》,也是利用爭議吸引觀眾進入影院,以鞭笞耶穌的酷刑留住觀眾。
《達芬奇密碼》這部電影,不能說朗-霍華德能力不夠,畢竟這是好萊塢藝術與商業平衡做的較好的導演之一,既有《阿波羅十三號》和《格林奇如何偷走聖誕節》這種大賣商業片,又憑藉《美麗心靈》拿到過奧斯卡最佳導演。
朗-霍華德花了很多力氣在如何用畫面表現書中某些略嫌枯燥的歷史和理論段落,導致電影用來解釋的時間被拉長,而在緊張的情節推動上又失掉了精力;視覺處理上,他不乏神來之筆,比如跨越歷史的鏡頭疊和,和對歷史傳說部分的畫面進行油畫質感的處理。
至於對於宗教的否定,電影如此巨大的投資,就決定了必然要大規模上映,需要在尺度上妥協。
這不是藝術的喪失,而是聰明的規避。
所以,原著對於宗教的種種,在電影裡面化為了湯姆-漢克斯的一句臺詞:耶穌是人是神,為這個問題送死的人還不夠多嗎?
不可避免的,當小說的情節以畫面展現在大銀幕上時,失去了那種精神上的驚悚。
羅南還記得曾經上大學時,一位瞭解西方宗教史的舍友躲在被窩裡通宵讀原著時的那個夜晚。
根據舍友的說法,看到丹-布朗如何顛覆性的解釋最後的晚餐時,整個後背的汗毛統統豎立了起來--那不是一種來自鬼神或死亡的神秘主義驚悚,而是面對自己習以為常的歷史常識被徹底顛覆時,那一瞬間,來自精神層面失重的恐懼。
甚至他說這種恐懼雖然只有一瞬,卻足以超越任何斯蒂芬-金所營造的恐怖世界。
但羅南看著大銀幕上放映的電影,以畫面來展現關於耶穌和女性化彼得的種種,看完之後也只能讓人發出一聲驚歎,遠沒有曾經舍友所說的那種驚悚。
這好像也是推理懸疑題材的小說改編電影的通病或者說天然缺陷。
似乎再好的電影改編,與推理文字相比都會有所遜色。
至於湯姆-漢克斯的劇組從成立起就與梵蒂岡那邊的風風雨雨,其實也不難理解。
畢竟原著和影片有很多戲謔的成份,如今連說句對當紅歌星偶像的批評都會遭到粉絲的批鬥,更何況那麼嚴肅的耶穌基督呢?
首映結束之後,羅南離開劇院的時候,也有記者過來想要採訪,卻都被保鏢攔了下來。
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