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68)(第2/3 頁)
皺,緩聲道:“趙將軍,此事雖棘手,但朝中奸邪若有,那是關乎國計民生,不能不查。”
趙德芳目光如電,心中感慨,這明帝國的江山果然有些不易。然而朝堂之事難比戰場,看來朝中權臣的劍拔弩張比外敵更為緊迫。
深夜,朱元璋把趙德芳留在宮中,心中暗自加碼:“終究此員將才,若能掌握在我手中,倒也不錯。”然而朱元璋對他心中也是防備,即便是侍衛也無法見許多內情,朱元璋便讓他在偏殿暫息。
第二天,朱元璋漸漸平復心情,派人暗查。數日之後,果然有子弟牽扯到這一驚天大案中,賊寇與朝中權臣的聯絡浮出水面。此時,部分大臣的面孔已無可避免地染上了罪行的影子。
趁機而入的李景隆之兄李獻溫也開始起義於朝堂,信誓旦旦聲勢洶洶,欲尋找庇護。“陛下,臣不知佐賊之事,只想保住那南疆!”他如此告白,然而臉上的冷汗卻無不顯示內心的戰慄。
“爾等所作所為,竟被安排得體,這也太損人利己!”朱元璋在心中一直咆哮,但他面上卻始終不露聲色,只是冷冷地盯著他。
經過數日調查,賊寇與權臣的勾結戰果幾乎昭然若揭,然而作為明太祖的朱元璋已經感到厭倦,驚怒交加。甚至於他突然失去了對自己能否安然處之的信心,難道古往今來,皇權之路便是洶湧波濤、情潮起伏?
當他再次召集百官時,琉璃殿彩燈搖曳搖晃,顯得他一如既往,但內心已如刀鋒般滴血。
“眾卿可知朝堂之中,汙穢之事不可再行!”朱元璋的一聲吼叫,撼動了整個殿堂。
“請陛下恕罪!”王允心生恐慌,雙手不安地扭動著,想要為自己辯解,但此時已無能辯駁,朱元璋的目光如劍,幾乎透過了王允的軀殼,直入心底。
“此次事件,非但國法所忌,更是對忠臣之大忌!”朱元璋聲如洪鐘,深重的威嚴如山般附加到在場的每一個人心頭,不能再多言,王允只得抬首以盼,然而是什麼也換不來。
當時,滿堂沉默無聲,唯一呼吸聲如秋風掃落葉。隨後,朱元璋的目光忽然落在了趙德芳身上,那位曾一腔熱血為國捐軀的將軍,在深邃的目光中顯得格外堅定。
趙德芳一身戎裝,目如寒星,根本不曾打算隱忍,決然起身:“待我帶兵攻入那權臣居所,捉拿奸賊!”
“你此行要萬分小心,非是你一人之力,亦是千軍萬馬之困!”朱元璋暗忖,一時之間無可奈何,終於決定放行。只見他允諾道:“爾等當明勿逞勇,更不可遭致死傷!”
“遵旨!”眾臣恭敬答應,但心裡早已是暗流湧動。
在千軍萬馬的猛攻下,賊寇與權臣真正的勾結漸漸浮出水面,整座朝堂宛如另一場戰爭。隨著訊息的傳開,各派勢力開始藉機坐地起價,暗通有無。
期間,朱元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詭局,權臣們紛紛反咬,義正辭嚴地表明忠心。而背後明爭暗鬥讓朱元璋倍感壓力,心中那種初登基時的如意已然蕩然無存。
日月如梭,時光流逝,經過數月層層調查,最終,幾個掌握實權的權臣因通敵而受到沉重製裁,萬般冤屈已如潮水般盪滌。留給朝堂的,不過是一地雞毛和重重寒聲。
朱元璋望著那黃河綿延不絕的浪濤,他的心情愈加複雜、愈加沉重。“江山如此險惡,唯有依靠我一己之力,才能保得。”
他意識到,這幾年積蓄的仇怨如此深重,無法再繼續封閉內心。此後,在這樣的枯燥流水線的處理之中,朱元璋心中愈加堅定,決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開始注重治國之道。
而那場大案之後,朝堂上已逐漸傳出“明太祖之威”的傳說,一個飽受權臣算計的皇帝,終在時光的磨礪中孤獨地淬鍊出了一身的精鋼。夜以繼日,他在無盡思緒中成就著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